<button id="h9if4"></button>

<button id="h9if4"></button>
<dd id="h9if4"></dd>
<em id="h9if4"><acronym id="h9if4"></acronym></em>

  • 首頁 - 靖宇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
    會員注冊
    • 登錄
    • 注冊
    記住用戶名 忘記密碼?
    我已閱讀并接受服務條款
    您好!歡迎來到靖宇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!
    中国黄色网站高清不卡无码,毛片av三级片免费看,天天吃天天射天天操,毛片成年女人喷潮免费

    <button id="h9if4"></button>

    <button id="h9if4"></button>
    <dd id="h9if4"></dd>
    <em id="h9if4"><acronym id="h9if4"></acronym></em>

  • 首頁  >>  正文

    差價可以退!抖音電商新規上線,事關每一位消費者!

    作者:靖宇電商平臺    來源:電商報    2021-10-09

    一、新增“價格保護”服務
    “我買的449元豆漿機第二天就降到了399,我要求退差價,怎么不可以?”

    早在2016年,網絡平臺曾有這樣一則投訴。談起其中緣由,投訴的用戶張先生抱怨不休。

    他表示,自己前不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了一臺豆漿機,結果收貨時卻發現豆漿機的價格直接降到了399元。

    不過短短幾天,其價格卻經歷了斷崖式下降,張先生頓時火冒三丈,覺得自己買虧了。

    從以往的網頁購物到如今的直播購物,縱然線上購物的模式不斷發展,如今和這位張先生有著同樣煩惱的人或許不在少數。

    正因如此,能否為商品提供一定時間的保價服務,成了無數消費者“貨比三家”的衡量標準之一。

    就在10月7日,抖音電商發布了一則公示通知,即《“價格保護”服務規范》。

     

    這里的“價格保護”指的是:當消費者購買帶有“大促價?!狈諛俗R的商品時,在其支付訂單后,商品在價保承諾時間內,因商家調整同一商品價格,導致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出現降價情況消費者可申請退差價,系統將根據本規則計算并退還差價。

    簡言之,購買帶有“大促保價”標識的商品后,在保價有效時間內發現價格下調,可向平臺申請退還差價。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這里的差價退還并不包括購物時所使用的簽到類優惠、運費、紅包等。

    打個比方,倘若用戶打算購買一件活動價為100元并包郵的商品,領取商家優惠券滿100減10元,使用紅包5元后,最終實際成交價為85元。

    在保價期內用戶發現,商品還是100元包郵,但是商家優惠券變成了滿100減20元,實際成交價為80元。

    由此,差價計算為(100-10)-(100-20)=10,也就是說用戶可以申請10元差價補貼。

    據悉,這條規則適用于在小店平臺經營的所有商家(跨境、拍賣、虛擬行業除外),在進行公示過后,于10月14日正式生效。

    屆時,想要申請退差價的用戶可以在“我的訂單”中找到對應訂單商品,選擇“申請售后”,再選擇“價保服務”即可。

    按道理來講,商品定價本應取決于市場,受到環境影響,價格上下波動也無可厚非。

    但電商時代催生了多少交易,便創造了多少選擇。激烈的競爭之下,商家頻繁改價、甚至是虛報原價等現象層出不窮。

    種種亂象中,平臺的嚴加監管便顯得尤為重要。

     

    二、繞不開的“網購套路”
    天貓雙11、淘寶雙12、京東618、唯品會419、抖音818……

    伴隨著一個又一個購物狂歡節的崛起,不知從何時起,開不完的紅包、搶不完的優惠券、點不完的秒殺活動成了你我購物的常態。

     

    撥動時光的轉盤,回到2015年的“雙十一”,彼時人人都在這一天開啟了瘋狂購物模式,不知疲倦的“買買買”也成就了一天交易額912.17億元的神話。

    然而,就在無數商家還沉浸在“造節”所帶來的購物狂歡之時,不知有多少消費者的購物熱情正被數不完的“網購套路”一盆水澆滅。

    “花一千多買的衣服,雙十一直接降到六百,血本無歸不說,熬夜搶的免定金成了笑話!”

     

    (圖源:黑貓投訴)

    就在去年雙十一期間,有一位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發起了這樣一則投訴。

    據這位用戶所述,自己在雙十一預售期間花了1054元熬夜搶了一款羽絨服,結果剛買完沒過幾天,衣服的價格便直接降至619元。

    察覺到自己花了冤枉錢后,這位用戶立刻向客服申請退差價,但活動明明在商品的保價期內,客服卻以時間太久為由,對于退款一事含糊其辭。

     

    (圖源:黑貓投訴)

    本以為能夠在大促預售期間熬夜剁手,先人一步搶到物超所值的商品,沒想到卻碰上了這樣的商家,搞活動不守信用,事后還不認賬。

    坦白來說,沒有一個消費者不希望自己能夠以最低的價格拿下鐘意的商品,為此人們絞盡腦汁,熬夜搶、限時搶、預售搶、甚至付定金也要搶……

    但掩藏在無數人瘋狂“剁手”背后的真相是,能夠低價拿下的往往是少數幸運兒,而大部分消費者和這位被坑的用戶一樣,成了優惠活動中陪跑的一份子。

    據報道,在以往的購物狂歡活動中,有不少網友發現,一些商家會趕在活動之前,讓商品的價格先漲后降,明降暗漲。

    例如某品牌的一顆眼部精華膠囊,平常的售價一般在3元一顆,但在“雙11”之際其價格直接漲到了5元一顆,疊加種種優惠活動,甚至還打上了“最低價”的標簽。

    種種難以繞開的“套路”中,誠意不足的商家們除了在價格上動手腳之外,有時還會跟你玩起文字游戲。

    就在去年“雙十一”期間,一條“被高潔絲氣死”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,高達2.7億閱讀量的背后,是無數對其促銷活動火冒三丈的消費者。

     

    據報道,當時高潔絲旗艦店中一款日夜衛生巾組合整箱裝在11月11日0-1點期間推出兩套滿減優惠活動,第一套狂歡價為79.9元,第二套券后入手價為29.9元。

    但等到實際下單時,購物頁面卻顯示“該寶貝不能購買更多”,限購數量為1套。這也意味著,第二套優惠是真,但由于限購設置,即便賣的再便宜,消費者也無法購買。

    對此,曾有業內人士認為,種種營銷翻車背后,是商家希望能夠通過大力度營銷活動吸引消費者消費。但大力度營銷下企業難以承受低利潤,一些所謂的文字游戲便由此誕生。

     

    三、更為嚴格的監管
    人們常說:“貨比三家不吃虧?!?

    伴隨著電商時代所帶來的海量選擇,如今的“貨比三家”已經不只是簡單地比低價了。

    有朝一日,當“低價捋羊毛”與“早買早享受”的消費主義式口號再也不能說服用戶“剁手”時,一些更為嚴格的監管與更為舒適的服務也必將到來。

    正如而今在電商平臺中興起的保價政策。

    事實上,早在2018年,天貓平臺專門針對雙十一制定了價格保護機制。規定顯示,凡是報名參與雙十一的商品,其銷售價格必須為近3個月內最低,同時還上線了價格雷達系統,虛假抬價的商家會被立刻清出活動。

     

    無獨有偶,京東商城中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保價期限、蘇寧易購有“七天貴就賠”、天貓有“價格保障服務”、淘寶有“價格保障險”……

    談起行為目的,抖音所發布的《“價格保護”服務規范》中曾有這樣一句話:“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,規范商家經營行為?!?

    伴隨撒不完的“紅包”與“福袋”,如今的直播間能帶貨,但不止于帶貨。

     

    正如談起日活10億的抖音,其電商總裁康澤宇曾言:“做電商,抖音是認真的!”

    懷著美好的希冀,抖音電商要走的路或許還很遠。但有了嚴規的保駕護航,腳下的路會更加堅實。

     

    返回>>

    熱門新聞